无标题文档

首页>监督工作>视察调研

黄埔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开展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时间:2021-04-30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的统一部署,近期,黄埔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重点围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八纵横骨干路网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交通智能化建设及道路养护管理等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区内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建议,助推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开展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动员部署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1030日市交通微循环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成立了以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陆小荣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明晰了时间安排表和具体分工。

    (二)组织座谈全面了解我区交通状况。区人大城建环资工委牵头组织专题调研组成员、各有关职能局、各镇街召开交通微循环建设工作座谈会,全面了解区内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针对交通堵点、痛点、难点、不通点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为调研组下一步开展实地调研夯实了基础。

    (三)深入现场调研重点交通项目进展。组织开展交通微循环建设专题调研,实地查看了开放大道中、姬火路、石化北路工程及黄埔东路升级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督促各有关部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对道路交通现状和交通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建立道路交通问题清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交通难题。同时,加强与市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共同推进道路交通项目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和市民便捷出行。

    (四)调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用情况组织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调研,观看交通智能指挥平台的路段流量监测、路段状况监控、智能管理交通标志等现代化管理演示,

围绕畅通交通微循环、化解交通瓶颈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促进有关部门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制作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最大限度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服务民生充分融合

    (五)市区代表联动助推交通问题解决。组织开展市人大代表黄埔联组交通微循环集中视察,人大代表到姬火路、石化北路、交警分控中心实地视察,听取了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区交通微循环建设情况的汇报。人大代表从科学规划交通路网、打通外部交通“大动脉”、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开展交通堵点攻坚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促进区政府、管委会主动适应产城融合的新发展要求,在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两端持续发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六)发挥“微调研”作用收集民情民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动员市、区、镇人大代表,通过“随手拍”、“随手巡”等手段,广泛开展“微调研”,开展交通拥堵状况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整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交通堵点、痛点、难点、不通点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区相关职能部门。

    关于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一)道路功能不完善。一是路网结构不完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整体路网密度偏低,区内组团之间的快速连接通道不够通畅,南北纵向道路较少,“八纵八横”交通路网联通性不足,部分路段由于资金、征地、管线迁改等问题导致交通项目推进缓慢,瓶颈仍未打通。护林路三期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广东省物资管理局八三零处部分征拆用地制约,一直是断头路;石化北路工程历时8年,才于近期开通石化北路上跨广园路主线桥立交南北双车道,但巧登—姬火路口西侧段电缆、管道迁改以及西排洪渠、水体防控池的征拆问题还未有具体解决时间石化北路(含石化北路广园路立交)工程、大沙东路四期工程、护林路三期、港前路二期工程为市财政全额出资的重点项目,由于本年市财政资金额度安排差距较大,且各个项目目前的进度也已大大超过实际支付金额,导致在推进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发生工程款欠付而影响施工正常推进等问题。二是道路施工建设、升级改造没有充分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相结合。部分路口管道不通,未能及时连接系统信号,导致交通指挥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道路限速和交通标志标线不科学的情况较为突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道路建设标准高、路况好、通行条件优良,随着车辆性能日益改进和驾驶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限速的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目前区内大部分路段限速低、超速抓拍系统多,标志标线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

    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一是规划统筹有待加强。部分道路在实施智能交通建设中单纯注重增添电子设施,并未调整完善道路布局,智能设备只是充当监控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智能化问题二是配套设施不足。随着城市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但配套的停车位却没有及时跟进,停车难问题比较普遍。车辆数量激增与车位规划不足的矛盾,造成车辆随意停放的乱象,甚至一些人行道成为停车带,行人、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带来安全隐患。三是交通信号设施设置不够规范部分路段在信号灯设置上存在时间不合理、通行信号不统一的现象,大部分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一些路面在标线设置上新旧标线同时存在,互相干扰。

    (三)道路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衔接配合不足。缺乏与其他工作协调对接机制,没有与修路、地下管网铺设等城市改造同步推进的规划,导致重复破路开挖浪费资源。二是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利用不充分智能交通系统既包括提高道路畅通能力、保障交通安全,也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防范等功能,目前我区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用于交通管理,与治安监控网络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没有充分利用其在治安体系建设、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在公共交通、货物运输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功能拓展不全面。

    (四)交通参与者遵规守法意识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交通安全知识。部分市民不清楚交通标志、线、牌等设施的含义,不明白交通信号指示信息,影响了智能交通作用的发挥。二是文明交通素质不高部分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不按信号指示通行,部分车辆随意变换车道、压线行驶,影响了交通秩序。

    关于提升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一)立足长远,完善交通规划布局。从全局出发,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科学合理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对综合交通系统长远发展作总体部署。一是充分考虑与区外交通路网、与老市区路网、与经过区内的地铁、轻轨路网、与通往区内各镇街路网的合理对接、互联互通。二是提高预测水平,及早规划研究新建的人群集聚点道路交通需求,对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如车站、医院、学校等附近的道路,做好道路交通设计,确保道路建设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三是对区内既有路网和道路不断进行“微优化、微改造”,提升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四是统筹考虑水、电、网络等地下管网规划配置,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施工造成浪费,影响交通

(二)加强领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新格局。加强区交通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推进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对正在推进和即将开始的项目,要梳理出每一个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点进行重点突破,使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实施,切实解决掣肘我区交通发展的难题。同时,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配合,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齐心协力加快项目建设,切实畅通微循环,提升外循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新格局

(三)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速推进八纵八横骨干路网建设,继续推进区内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内交通拥堵路段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提出整治方案,着力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促进交通路网内外循环全面畅通二是优化公交线路,科学合理设置站点及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场站,努力实现区内道路与公交线路、轨道交通“无缝衔接”,让群众出行更快捷、便利。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智能交通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群众营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四是结合实际,在电动自行车事故高发或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较大的路段,合理划设非机动车道,创造电动自行车通行条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出行需求,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四)突破难题,加快征地拆迁进度。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和实施进度,是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的艰巨任务各有关部门要与各镇街、各社区加强联动配合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征拆瓶颈。要通过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管等方式,加快征拆工作进度,切实解决征拆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五)加强整治,遏制交通违法乱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纠正违章和执法处罚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机动车,对非机动车及行人违章处理比较少,一些非机动车骑行者和行人的交通守法意识薄弱,导致安全隐患突出和交通事故频发,不文明行为给道路更添堵。在加强对机动车管理的同时,也要同等对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探索加强对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重点是识别骑行者的身份,从而强化约束力。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