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建言

关于试点先行推动黄埔区“公交微循环工程”落地实施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02-27 13:25:07    浏览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案

2002号

案   由

关于试点先行推动黄埔区“公交微循环工程”落地实施的提案

提案人或提案单位

提案委员会、民建黄埔区基层委员会

提  案  理  由

   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东临东莞、增城,区域面积为约486平方公里,包括原萝岗区393平方公里、老黄埔区91平方公里、生物岛2平方公里,对内分为老黄埔区、东区、西区、永和区、科学城等若干组团,地域广,组团之间联系密切,但人口分散且分布不均匀。全区户籍人口49万人,常住人口110万人。
    据广州市交通研究所对2018年黄埔区巴士线网统计,途径黄埔区的各类公交线路共有250条,公交线路运营总里程约5000公里. 从线路途径黄埔区的站点比例分布来看,在黄埔区停靠站点的比例在30%以下的线路占约22%,在50%以上的线路占约67%,仅有38%的线路起终点均在黄埔区内. 从线路长度来看,黄埔区公交线网平均长度21.60公里,单条线路长度在10-20公里区间的占约42%;20公里以上的线路占约39%;而小于8km区间的线路占约15%。公交微循环依托于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等城市交通网络,服务于城乡社区、各组团与公交、轨道交通换乘点之间,具有运营车型、运营里程、运营时间与线路灵活等特点的客运方式。可以看出,黄埔区超长线路偏多,微循环短线则相对较少,线路过长影响公交服务效率,降低公交服务质量。且公交客流随时间分布呈明显峰谷形态。上下班高峰通勤需求旺盛,公交车内拥挤严重;平峰客流稀少。此外,公交客流高峰时段内高峰期单向拥挤,反向客流稀少。由于黄埔区功能区分散,造成公交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服务可靠性不足。总体来说,黄埔区目前公交线路大多集中分布于交通主次干道上,但是支路和大部分生活性道路覆盖不全。同时,由于客流分布的时间和空间不均衡性严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收益较低。此外,线路运能配置较低,发车频率偏低,乘客候车时间较长,导致客流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目前,在区内部分区域、路段开通了若干条微循环巴士,但远不能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微循环线路路线偏长,线路里程长度在3-10公里以内的占约67%,10公里以上的占约33%。部分微循环线路长度甚至超过15公里。线路过长,影响微循环公交运营效率,无法发挥微循环“小快灵”的优势。平均每条线配车数为4台,发车频次低,多为30分钟一班,更有一些线路发班模式为逢整点发班。过低的发班频率,导致乘客在站点等候时间过长,降低了微循环客流量,客流量减少,客流收入降低,企业开行微循环线路效益降低,亏损严重,积极性也降低,导致加大发车间隔、缩短服务时间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失去更多乘客,形成恶性循环。
    以一条全长约9.0km线路为例,沿线300m覆盖居民约5.3万人,测算年客运量110万人次,按高峰发车间隔5min、平峰10min,双向对开进行运营组织,需购置电动车12辆,年运营里程78.8万公里,年运营成本约600万(包括车辆折旧、司机、充电服务费、维修成本、管理费及税金等),票价按2元/人次(不享受老人卡、学生卡和羊城通15次6折的优惠),年运营收入约230万,年运营亏损约370万元。可见在产城融合发展的初始阶段,适当的补贴政策投入是推动公交微循环工程落地启动和顺利运营的必要保障。
    另外,目前我区共有19个公交站场,其中大部分为临时站场,数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公共交通及公交微循环发展需求。
    针对全区地域面积大,区域组团多,人口分散,而公交覆盖不到位,影响居民出行的情况且鼓励居民充分利用公交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有必要积极推动和支持实施“公交微循环”工程,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办法或建议

   以公交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指导,以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目标,践行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试点先行,积极推动黄埔区“公交微循环工程”落地实施。
    1、科学规划,合理优化区内公交规划线网。建议将完善区内公交微循环工程纳入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民生项目,从提高群众交通出行幸福感和营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出发,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实施。按“快-干-支-微”四层次公交网络结构,全面考量各组团公交线网布局及需求情况,优化线网、站点设置。采取“走街串巷”的运行方式,犹如城市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覆盖轨道、公交系统的服务盲区,将公共运输服务延伸至居住区,使居民可以更加直接、方便、快捷地使用公共运输服务,享受“门到门”(车门—家门、工作单位门)的便利服务。由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辖区公共汽(电)车线路经营许可、公交企业及车辆日常监管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事权未下放至我区,故我区公交线路新增、优化均需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建议区相关部门广泛收集街镇、企业建议,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部门优化线路,提升服务。
    2、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示范段将于7月开通,年底实现全线通车,为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同时也提出了与1号线新丰站接驳公交微循环的迫切需求。根据前期调研情况,新丰站3公里内现状居住人口5.8万人,就业岗位6.4万,居住片区包括永岗、新庄、禾丰、贤江村居,大型住宅含万科里享家、珠江嘉园、实地常春藤等;区域内开通公交线路包括341路、371路、394路、446路、455路、b31路及夜52路等,线路较多且线路较长。为提升受惠群众数量,改善社区出行,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试点先行,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新丰站启动开行微循环巴士示范线路,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模式,进而在全区覆盖推进“公交微循环工程”实施。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主动担起解决交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责任,在公交微循环线路审批、企业亏损经营的财政补贴上,要积极作为,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投入公交微循环工程建设与实施。建议区级财政对运营我辖区常规公交线路和微循环线路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4、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公交站使用场地,供车辆停放和建设充电设施。建议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一步研究,分片区分组团规划设置我区永久公交站场用地,以满足更多的公交停放需求。当前也可以充分利用暂时闲置的储备用地,合理统筹作为站场功能使用,以满足微循环公交效率优先,就近运营的需要。


第  一

提案人

提案委员会

建议主办单位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建议协办单位

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

姓  名

李彩华

联系人

电  话

13688865068  82113630

联系人详细地址

黄埔区香雪三路1号行政服务中心C栋

联名提案

人姓名

通讯地址

电话

手机

民建黄埔区基层委员会

提案组负责人意  见

立案

2020年05月14日

提案委员会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