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主  题: “隐形冠军”之父:追求第一、保持专注和 拥抱全球化

时  间: 2019-10-21 14:07:15.0 至 2019-10-21 14:07:15.0

访谈嘉宾: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德国管理学家,全球最负盛名的中小企业管理专家。《隐形冠军》一书作者,“隐形冠军”概念首创者。

文字实录

主持人:西蒙教授,您对中国中小企业有一些关注,也曾经把中国企业和德国、美国的企业进行比较,是什么引起您关注中国的兴趣?中国、德国、美国三个国家中小企业各自有什么特点? 


西蒙:我认为三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有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主要谈一下“隐形冠军”的情况。德国的“隐形冠军”走在全球化的前列。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大约有50家海外子公司,而中国的“隐形冠军”大约只有5家海外子公司。中国公司的增长速度更快,而且通过提早上市来支持这种增长。德国的“隐形冠军”大多是家族企业,没有公开上市,融资更多依赖内部现金流,这可能会阻碍它们的超高速增长。此外,双方研发方面的差异也展现出有趣的一面。德国“隐形冠军”拥有更多专利,同时往往是本国市场的技术领导者,而中国的“隐形冠军”拥有更高的科研力量。比如一家德国公司可能有100名研发人员,但一家收入额相当的中国公司可能有400到500名研发人员。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弱点是品牌,甚至对大公司也是如此。在《福布斯》2019年的研究中,只有华为以79名的成绩跻身全球百强品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尤其薄弱,而德国的中小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而非大众市场)拥有非常强大的品牌。

主持人:中国中小企业多而不强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中国中小企业的前景? 


西蒙: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认为广泛存在于中国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其专业化程度不能一概而论。虽然目前它们中只有小部分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但也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不少中国中小企业也确实是世界级的,这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在未来,中国企业将是德国“隐形冠军”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主持人:中国很多企业家立志于做“大公司”,而德国企业主似乎更希望做“强公司”。您认为在企业由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立志于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中国企业家,您有什么建议? 


西蒙:德国企业往往比中国企业更加专注于某个领域。据我了解,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太容易被诱惑进入其他市场,而且往往是房地产市场。当然,在一个强劲增长的经济体中,的确存在着许多机遇,但多元化并不是通往世界级“隐形冠军”的道路。我曾说服一些中国企业家,让他们在进军国际市场时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进入其他领域。来自山东省的杨树仁采纳了这一建议,他的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是三种特种化学品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我想,这是“隐形冠军”最好的诠释!

主持人:相对于全中国来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情况和德国更为类似,因为黄埔区也有许多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方面,您认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应该怎么做? 


 西蒙:“隐形冠军”战略的核心要素是追求第一、保持专注和拥抱全球化。支持这些核心要素的方法是持续创新,并且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在内部,企业需要高素质、进取心强的员工,以及保持较低的员工流动率。员工流动率是中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的劣势。黄埔不仅是中国企业的理想之地,也是世界企业的理想之地。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隐形冠军”要比大型公司更值得学习。

主持人:您多次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小企业确实容易遭到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其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就坐落在黄埔区。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西蒙:最近一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中国企业家来找我。他抱怨工资和成本上涨导致他不能获取可观利润。他喋喋不休地说了很多,然后问我他该怎么办。我回答:“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您的研发支出太低了。”他回答说,“当我进行创新时,中国的竞争对手会立即效仿我。研发资金就浪费了。”这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当导致的结果。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的企业都受此伤害。知识产权保护很薄弱,导致研发支出太低。知识产权保护更多的是法院实践问题,而不是法律本身。我认为,为了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很有必要。“模仿是一件好事”的传统观念,应该被“创新是一件好事”的信条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