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主  题:区人大代表访谈——补短板 健体系 抓机遇

时  间: 2020-05-28 09:00:00.0 至 2020-05-28 11:00:00.0

访谈嘉宾:区融媒体记者 、区人大代表

文字实录

区融媒体记者:区人大代表黎广宁谈如何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疫情防控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言,既是一次全方位的大考,也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遇。基层治理不止在数量,更在质量。”区人大代表、黄埔街党工委书记黎广宁认为,组织管理及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的提升在基层治理中十分重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黄埔街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以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医生、社区民警为骨干,利用有呼必应平台,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网格化工作体系,对132个网格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反复式”摸排、登记、检测,切实抓好动态防控,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黄埔街未发现确诊病例及重大疫情,在疫情阻击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但不可避免的,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治理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尤为突出。”黎广宁指出。 
黄埔街是我区下辖社区最多的街道,人口密度大,防疫任务重。在此次疫情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站20多名医护人员,肩负着整个辖区内12万人口的防控工作,医护人员缺乏问题十分严重。 
结合此次疫情的经验和教训,黎广宁建议,要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此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未来在生态保护、卫生习惯、健康意识等方面大家都会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黎广宁希望,未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止能承担起各种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还能起到监测日常体能体质等作用,推动“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  

区融媒体记者:区人大代表张先龙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的张先龙也有自己的期望。 
“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张先龙认为,教育均衡化不止在教育资源上,也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在现下普遍的舆论环境里,教育被视为一种竞争游戏,考试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乃至决定性指标,家长为了进“名校”想尽方法,学校也容易受“名声”所累,这种负面风气对教育均衡化发展十分不利。 
张先龙借用哲学家陈嘉映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理念:“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希望这种观念也能投射到教育里面,教育应该是多元化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张先龙说,人们应该淡化名校思维,特别是教育部门不应该以升学指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而是应该从学校氛围,师生精神面貌,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的体验等方面。 
同时,张先龙也建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人力方面的投入。随着社会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高,整个工作量也增大了很多,但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很大的困扰。 
“基础教育阶段要提升质量,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我们不仅要增加教师的数量,更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张先龙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区融媒体记者:区人大代表周新科谈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与网络体系,是当前亟需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在今年区两会上,区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周新科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周新科指出,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管理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作为主力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承担着我区医疗卫生健康任务,同时还承担大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人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员不足,服务能力不够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周新科建议,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医院、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同时,周新科还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疫情发生后,我区打响数字化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出5G+远程会议、5G+线上医疗、5G+体温检测,在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开发区医院等疫情防控主战场迅速完成5G网络建设,并推出企业员工在线问诊服务,率先上线“广医五云医院”平台等,极大提高了就医效率,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我更希望在此次5G网络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层次加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推动黄埔智慧医疗向纵深发展,满足更多人的就医需求。”周新科说。

区融媒体记者:区人大代表彭兵谈中小企业需内外兼修  

受新冠疫情影响,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力量的中小企业遭遇“寒流”。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成为了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难以估量,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现金流非常短缺,能够支撑的时间也十分有限。所以,保护中小企业,关键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想方设法让他们活下来。”区人大代表、国机智能总经理彭兵认为,融资问题是关键。 
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他希望政府能够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出台各项配套措施,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提高执行力,确保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落地见效,不让保持经济稳定成为一句空话。 
国机智能是一家发展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的企业,并没有生产口罩的经验,但在政府号召下紧急转产研制口罩机,仅3天便就交付区政府投入生产。截止至5月中旬,已经生产发货700多台各类型口罩机,投产后足以形成单日3500万片口罩产能,成为国内排行前五、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口罩机生产商。 
国机智能为什么能够在疫情中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呢?这得益于他们抓住了疫情的机遇。 
基于自身的经验,彭兵也建议中小企业要抓住疫情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化危为机,抓住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与防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大大增加的机会,积极适应并做好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下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寻求转产或多渠道开辟市场,另谋生路、稳住企业。 

区融媒体记者:区人大代表吴永君谈紧抓“新基建”机遇  

粵芯半导体2018年动工到2019年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第一期产线为月产2万片晶圆,三期全部完工之后能达到月产8万片。 
区人大代表、粤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君认为,今年的疫情对粤芯半导体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人力的影响,而在产量上,粤芯半导体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原计划提高了20%的出货量。“这一点必须感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生产上给予粤芯半导体的贴心关怀,一事一议为企业解决了用电问题,保障生产线的24小时运转。” 
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多次对“新基建”作出部署,毋庸置疑,“新基建”将成为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新基建七大板块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半导体集成电路来支撑,而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又是重中之重——我国要补芯片的短板,特别是制造的短板。”吴永君说,粤芯半导体的定位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企业。未来在“新基建”建设中会从三个方向来参与。 
一是夯实企业自身的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方向调整产品方向,满足“新基建”建设各个板块的信息化需求;二是强调协同创新。作为广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粤芯半导体将引领和协助行业各家企业共建产业生态;三是为本地培养一个围绕半导体芯片的产业高地。粤芯半导体落户以来,带动整个生态链相关企业,至今落户广州的已经超过80家。其中就包含有设计公司、制造公司。同时粤芯半导体还协同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在广州建立封装厂、测试厂。 
“我相信随着粤芯半导体自身的茁壮成长,整个生态会共同发展。假以时日,广州半导体产业集群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吴永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