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主  题:广州知识城蓄势待发——专访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

时  间: 2020-06-30 14:52:00.0 至 2020-06-30 14:52:00.0

访谈嘉宾: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顾佳贇 编辑金明大

文字实录

《瞭望东方周刊》:中新广州知识城有许多定位: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重大载体”、大湾区唯一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以及科研成果创新转化与知识创造示范区等等。怎样理解知识城的多重定位以及肩负的重要使命?

  周亚伟:历经10年开发建设,知识城厚积薄发、破茧蝶变。2018年,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其多重定位实际上包含五方面意义:建设知识经济新高地,启动创新发展新引擎,共铸国际合作新典范,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板。

  简而言之,我们要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为支撑,做出一个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样板,一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战略的重要平台。

  打好知识产权这张牌

  《瞭望东方周刊》:知识城是全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5月28日动工的项目涵盖重大平台、产业及科技创新,民生、基础配套等多个类别,与这次集中动工的盛大、密集、多元相比,去年9月27日动工的项目更偏于知识产权“专业”性,尤其是能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产权服务资源的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等。在知识城建设与项目布局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与综合运用的项目尤其多,除了基建与平台这些硬件,知识城怎样软硬结合,集中精力打好知识产权这张牌?

  周亚伟: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

  4年后的今天,知识城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以科技孵化器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创新等五方面重点领域已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

  比如,我们出台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专项政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创新载体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创新平台,知识城是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

  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出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办法(试行)》,首开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认政策先河,实现港澳及新加坡奖励补贴及资格认定等享内地同等待遇。中新知识产权服务公司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证,成为广州市仅有的两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单位之一。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标志着全国首支纯专利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布。

  我们还在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知识产权运营业发展先行区、知识产权引领型产业高端发展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实践探索区。

  有一个数据很说明问题,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市场覆盖率以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全球专利布局的重要途径,开发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5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803件,指标排名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