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监督工作>视察调研

黄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

作者:区人大   发布时间:2020-03-28


区人大常委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

20203月)

20195月,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开展“黄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北京、大连等市考察学习;到区发改局等7个部门和10多个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调研;到中投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专题咨询;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本地和外地资料;对收集到的情况和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黄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情况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经营模式更新而形成的服务业,以及伴随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我国现行服务业统计有政府统计部门和服务行业主管部门两个渠道。本报告采用的是统计部门数据。

(一)指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经济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先后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办法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驻,推动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1.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2016年为1384家,其中规上企业694家,占“四上”单位29.52%2017年为1584家,其中规上企业822家,占“四上”单位32.15%2018年为1747家,其中规上企业922家,占“四上”单位32.36%。二年间增加363家,增长26.23%,其中规上企业增加228家,增长32.85%

表一: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增长率(%

规上企业数(家)

增长率(%

规上企业占“四上”单位比例(%

2016

1384

694

29.52

2017

1584

14.45

822

18.44

32.15

2018

1747

10.29

922

12.17

32.36

2.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全区现代服务业营业总收入2016年为4278.71亿元;2017年为5597.03亿元,增长30.80%2018年为6525.23亿元,增长16.60%。二年增加营业收入2246.52亿元,增长52.50%  

表二:现代服务业总收入指标统计表

年份

总收入(亿元)

增长率(%

在第三产业中占比(%

GDP中占比(%

备注

2016

4278.71

97.59

36.30

未含金融业

2017

5597.03

30.80

98.63

38.96

2018

6525.23

16.60

98.79

39.91

  注:金融业由广州市负责统计,无法取得数据。

3.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16年为36.30%2017年为38.96%2018年为39.91%,二年增加0.95个百分点,呈逐年增加态势。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政策支撑

近年来,区先后出台实施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办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办法、促进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18条、现代服务业10条、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形成较强的“虹吸”效应,吸引大批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2018年共扶持现代服务业企业95家。

2.推动专业化和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实施IAB发展战略,推动信息服务业加快成长。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专业服务业,成功打造毅昌科技、广电运通、海格通信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引进华测检测、中国建材检验、特种承压、东方纵横等检验检测重点企业,打造科研路、尖塔山路检验检测高端技术服务“经济走廊”,全区聚集检验检测服务机构137家,拥有实验室认可资质的检验检测第三方机构83家。在防控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布的4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中,我区占了3家。截止今年125日,全国公布已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32家体外诊断产品企业中,我区企业占据6席,占比超过18%。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为201697.59%201798.63%201898.79%

3.推动创新发展

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广深科技走廊建设,成功引进GE生物科技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际科研平台,获批成立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大力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全区共有各类孵化器86家,总孵化面积500万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广州科学城被列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4.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航天云网INDICS平台、阿里云ET工业大脑、阿里云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船船海智云、中设智控PCP2025、中和互联塑云、智造家等9家行业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打造京信通信、黄船、昊志机电、金发科技、迪森热能、视源电子等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2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池企业,占全市33.8%。蓝月亮等主要销售渠道逐步转至线上,一呼百应已成长为原材料领域国内知名互联网销售平台。

5.大力引进企业总部

2018年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投资项目33个,总部类项目29个。打造科学大道-开创大道总部经济走廊带,引进宝能、雪松、多益网络、创维、日立、协鑫、南方电网、广州农商行等知名企业总部。

6.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推动服务业领域专项项目申报。近三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服务业专项扶持项目4个,获得扶持资金2690万元,已验收服务业专项1个。2018年高端专业服务业项目申报14个。二是组织和引导总部经济企业认定和奖励工作。2018年通过认定的服务业企业总部41家,通过率82.61%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相对较小,比重相对较轻

2018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525.23亿元,占全市现代服务业比重约12%,为天河区的40%左右。占GDP比重39.91%,低于广州市的47.71%

(二)主要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短板明显

2018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各行业营业收入情况如下表:

表三: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营业收入统计表

行业

营业总收入(千元)

占比

%

备注

现代物流

16069278

2.46

新兴技术服务业

21063805

3.23

金融服务业

房地产业

38695199

5.93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17175435

2.6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

19424273

2.98

健康服务业

347157

0.05

文化创意设计服务

94855

0.01

其他现代服务业

539652956

82.70

合计

652522958

100

注:金融业由广州市负责统计,无法取得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区现代服务业八大主要行业总收入只占全部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的17.30%。各个行业比重均为个位数及以下,没有突出的优势行业。健康服务业和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比重更是分别只占0.05%0.01%,短板明显。

(三)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不强

2018年末,全区现代服务业年总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有184家,超10亿元的企业只有13家。雪松控股集团2017年销售额1181亿元,成为我区仅有的超千亿级商贸业企业。除此以外,年营业总收入最高的企业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为61.1亿元。而紧随其后的是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年营业总收入仅为25.64亿元。2018年新进驻现代服务业企业93家,营收合计27.18亿元,平均营收仅为0.29亿元,规模不大,影响力都不强。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对先进制造业支撑力不

2018年我区现代物流、新兴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4大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仅为737.33亿元,只占全部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的11.30%法律、会计、审计、信用评级等专业服务业领域基础薄弱,这几个行业能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凤毛麟角;检验检测和工业专业设计服务也不够强,还不能很好满足区内企业和国际先进制造直接竞争的要求;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会展服务和企业咨询服务等领域的空缺也亟待填补。此外,区内高端商务酒店和餐饮企业的数量很少,未能适应工业强区的发展需求。

我区是广州市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自主创新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40%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7603 亿元,居全市第一。全区已建成电子信息、新材料、平板显示、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但这些工业优势并没有转换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动能,工业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相对比较闭合,工业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相对独立,无法有效催生出与工业直接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五)齐抓共管局面未完全形成,协调统一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1.认识理解不一致,口径各不相同

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分类认识理解不一致,所反映的情况和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口径不同,无法分清哪些是传统,哪些是现代?哪些是生产性,哪些是生活性?哪些是专业性,哪些是公共性?等等。

2.情况不清,统计数据差异大

由于认识理解不一致,统计口径不同,所得的数据差异很大,如一些部门提供2018年现代服务业总收入仅为900多亿元,而另一些部门的数据则是6000多亿元(本报告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我区至今还没有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专项统计,对我区先进制造业影响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没有专门权威数据反映。

3.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现代服务业涵盖面大(仅生产性服务业就分为10 个大类, 34 个中类,135 个小类),分属各部门负责管理。虽然区指定商务局负责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作,但由于职权有限,权威不足,对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协调相对困难,各职能部门、街镇和园区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三、建议

  一)对现代服务业的地位作用再认识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

东讲话指示精神的政治要求

2018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包括我区在内的全体广州市人民的光荣政治任务。我区要始终深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让我区迸发新活力,推动新时代发展出新出彩,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勇当尖兵。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我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GDP的占比美国为80.6%;英国为78.4%;香港为 93%但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只占GDP39.91%。这与我区经济社会地位不甚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综合竞争力。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现代服务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一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和知识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事与知识劳动有关的白领工人大量增加,这就要求知识密集性服务业相应发展。二是随着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制造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些环节将会逐渐独立出来,如研究开发、设计、后勤供应等,同时制造业也要求增加服务成份,如技术支持与培训,售后服务等。三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大量新需求,在建立或引进新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2019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区是制造业重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区制造业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等问题也逐步显现,特别需要各类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金融、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支持并与之融合发展。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增加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优质生活的

需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极大改善,我区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大力发展现代服业以满足群众需求愈显迫切。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取得初步经济社会效益,同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更快更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光荣,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服务业的地位作用进行再认识,根据我区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以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再进行科学规划,选准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载体,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出新出彩,勇当尖兵。

(二)生产性服务业再加强

1.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

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区金融服务业比较薄弱,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一是加快市场主体建设,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发展壮大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中俄金融中心建设,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级金融、证券、期货等机构落户。二是发展金融交易市场,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完善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营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落实好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若干措施行动方案》,借鉴前海金融产业发展经验,加强金融交流合作,推动两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在我区落地。五是扩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六是做大做强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七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八是充分发挥科技保险作用,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资金池,对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实行股权投资、贷款贴息支持,等等。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2018 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31.63 万亿元,市场巨大。新冠疫情期间,电子商务业为保障“战疫”物资供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其地位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亦必将获得更快发展。虽然我区有京东商城华南总部、苏宁易购华南总部、阿里巴巴广州公司、广州一呼百应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落户,但这些企业对我区经济的拉动还不太明显。2018年我区跨境电商出口超过1亿元,排全市第一,但从全国范围看,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分享电子商务“蛋糕”,我区还需继续发力。一是加强京东商城华南总部、苏宁易购华南总部、阿里巴巴广州公司等电商企业的沟通协调,在支持和鼓励其做大做强的同时,处理好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问题。二是抓住5G、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应用新机遇,大力挖掘和发挥我区产业优势,支持或引进企业基于新技术建设特色产品网上专业市场或行业电商平台,推动电商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三是委托区国有企业管理经营,升级扩大“禾雀花企业服务信息网”功能,使之成为我区企业展示、交流甚至交易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3.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发展科技服务业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意义重大。一是深入推进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五部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规〔2016212号),营造利于创新要素集聚和紧密协作的环境与平台,加快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示范基地步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加快推动示范基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示范基地企业生产和园区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大力鼓励扶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二是大力支持生产力促进机构(如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黄埔分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等服务的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我区科技服务中的作用。三是探索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如广州大学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发挥其技术与市场信息整合、技术交易、技术成果产业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展示、风险创投等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创新进度,提高创新成功率,降低创新风险。四是继续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强化其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五是构建科技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公共平台,打通信息渠道,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六是大力培育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中介、检测分析等科技服务机构,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对防控新冠疫情涌现出来的金域、达安、华银等检测机构要大力扶持,让他们在国内乃至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行业新标杆。七是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基础。

(三)推动5G、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再加力

5G、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广泛深入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区要抓住国家推进“新基建”建设这个历史机遇,5G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打造全国首个以5G、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构筑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高地。

1.加快建设5G新型基础设施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尽快实现我区5G信号区域全覆盖。

2.大力发展5G、区块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支持鼓励“粤芯”、京信等5G、区块链相关企业做强做大。

3.推动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重点推动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超高清视频、车联网、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为先进制造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再提高

围绕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普遍关注和迫切期待,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数字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随着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寻求文化享受也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我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也是我区最具经济潜力的产业之一。一是加快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建设。要推动各项规划尽快定型落地,深入提炼和发掘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等价值要素,加快各项建设,进一步扩大推广宣传,尽快形成文化旅游新名片。二是推动文旅融合。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加强策划,提升菠萝诞、乞巧节、香雪文化节、龙舟节等节庆文化艺术品味,努力开发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产品,构建相关产业链条,培育形成产业规模。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丰富多彩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吸引游客到乡村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推动乡村旅游形成产业效应。

2.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不但为解决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切实有效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资料显示,2019 年第 1 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达 1037.4 亿元人民币。新冠疫情期间,数字教育(包括网课)有效解决了学生不能返校上课问题,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数字教育必将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二是大力推广AI 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基于 AI 等技术开发各类学习系统与学习工具。三是严格控制校外培训,加强对校园 APP、违规补课等活动的监管力度,为数字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健康养老是生活服务的重要内容。2018 年末,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4949 万人,占 17.9%;广州市为(户籍)169.27万人,占18.25;我区为(户籍)7.10万人,占13.46%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健康养老产业正在蓬勃兴起。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发生,必将进一步强化全民对健康养老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其产业必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要求,到 2020 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要达到 8 万亿元以上,市场十分广阔。一是推动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康复医院等医院合作,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支持“泰康之家”等医养机构进一步做强做大。二是增加康复护理型床位,落实《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精神,到 2020 年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三是实施公办民营试点,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四是完善政策,从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税收优惠、投融资保障等方面全面支持产业发展。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