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黄埔概况

发布时间:2024-03-07    来源:本网

  黄埔这片热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代有风骚,蜚声中外,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有距今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有广州地区发现的堆积最为丰富、遗迹现象最为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茶岭遗址,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旧址,有东江纵队增从番独立大队队部旧址,有岭南建筑的瑰宝玉岩书院、横沙书香街、深井古民居、莲塘古村等。文物繁盛,数不胜数。

  2023年末,黄埔区户籍总人口数706782人,较上年增长5%;户籍总户数201873户,较上年增长5.19%。户籍总人口数中,男性352882人,女性353900人。户籍人口以汉族居多,另有少数民族45个,其中,汉族人口数693167人、少数民族人口数13615人。

  2023年,黄埔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上下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州开发区综合排名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

  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全年GDP增长1.2%,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增长4.1%,投资总量保持全国经开区和全省各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1亿元,增长14.3%,其中区级税收收入167.8亿元。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新登记市场主体4.9万户,增长91.5%;实有市场主体24.7万户,增长14.2%。举办3次集中动工投试产活动,183个项目开工建设,120个项目投试产。完成工业用地收储8630亩,新引进优质项目402个。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埔区上升为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美妆大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1家。全国首家大悦汇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累计建成5G基站7798座,全区上市企业达83家,居全市第一、全国经开区首位。

  科技创新平台集聚成势,创新要素活力迸发。“2+3+N”重大科创平台集群推进建设,广州实验室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样品跨境快速检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高端粒子应用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全国唯一纳米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区汇集院士团队项目121个,全区R&D投入286.8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6.65%,广州科学城“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科技创新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奖获奖项数等4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运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创新园产业持续发展,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入选省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港澳青创基地优化运营,入驻港澳企业160余家。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获批“全省首批信用县”示范单位。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30亿美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产城融合。“三城一岛”联动发展,知识城争创中新数字经济合作示范区,科学城决胜“五年大变化”,打造全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海丝城深入实施“西区振兴”计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和活力创新轴交汇枢纽,生物岛成为“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核心。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隆平院士港顺利开港,省级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引入项目35个。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三大“交通主动脉”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出台区“城市更新3.0”政策,新开工城市更新项目456万平方米、完工272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社区公园40个,新建碧道19.1千米。

  社会事业有力推进,民生福祉稳步提高。新开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5万个。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岭南医院二期等重点项目推进建设,新增床位1000张。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6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各类保障金1845.1万元。建成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服务点)121个,6条精品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广州市精品旅游线路。全区文化产业园区达9家,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引进19个项目。